大概意思是,你眼中的紅色跟別人眼中的紅色是不是相同的,這一點永遠無法去確認和證明,實際上意思就是你不可能取出你的想法跟另一個人的想法放在天平上作比對。
我們根據命名規則去認識這個世界,但每個名字帶給我們每個個體不同程度的心理感受或者不同的心理印象,而且可能是截然相反的。
所以有句話說,你看到的都是你想看到的,同一件發生的事情每個人在闡述的時候都會選取那些更容易引起自己關注的一面,如果不是身臨其境,你會覺得他們描述的不是同一件事情。
而更有意思的是,即使兩個人的描述是相同的,那也可能只是因為語言的精度只能如此,實際上他們感受到的細微差別無法用語言去表述了。
以上,大概就是如此吧。
这句话是著名心理学家Alfred Adler 提出的很有意义的生命哲学命题。这里的所谓“主观”世界就是我们常说的“命运”。人们常说“命”是天定的,实际都是自己预设的,也就是“自己赋予其意义”的。有没有道理呢?我认为至少一部分是对的,比如,你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一定对你的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又比如一个女孩子接受的遗传基因中有很高的“颜值”,就很容易找到一个理想的郎君,她一辈子都不用拼搏奋斗,应有尽有了;还有的人天生聪明,只要他不懒惰也会出人头地。可能有的人不认这个帐,那你就试试,在同样条件下你即使成功了,你一定比“命”好的人付出几倍的代价。关键是人应不应该向命运挑战?我说应该!不然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就不会成为传世名作了。据说印度教就教导人信命,所以那里的穷人自认为自己命里就应该穷,所以有钱有势的人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而我们中国人的哲学是积极向上的儒家哲学,过去批判孔子的天命观,其实如果全面系统地领会孔子的思想反而会产生一种与命运抗争的冲动。从哲学意义来说,世界虽然由我们自己赋予了诸多“主观”的意义,但如果我们经常检视自己的主观世界,我们就像长上一双翅膀飞向美好的客观世界!(谢谢邀请!谢谢阅读!)
要回答这个问题确实有点复杂。我只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够表述的……嗯,完整和准确。这么说吧,一个人的成长就是她自己世界观的不断刷新。这一点我们各自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就能够感受得到。在我们不同的成长阶段,我们会对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观感。所以说事物本身并不具有什么意义,而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各自赋予他们的。同样一件事物,不同的人对于他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只不过有的人能够觉知这样一件事,而有很多人却不能觉知这件事。但是现在我想把这个事情说得更深入一些。我们是居住在一个各自赋予其意义的主观世界里面。但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也是一个因果关系,还是由于我们自己造成的。意义,什么是意义?说白了就是我们给自己找的活着的理由而已。人总是要为了点什么,活着才觉得,呃,有点充实吧。其实也是一种欲望,只不过感觉层次稍微有点高而已。这个意义来源于,我们对过往生活的概括,总结,提炼,升华。然而是不是准确呢?有没有一个标准呢?答案是没有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各方面条件,都是绝不相同的。我们升华提炼出来的东西。其实只适合于我们自己。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之处。那么我们的过往生活又取决于什么呢?还是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这个世界。欲望就是想要的意思。人们总是想尽办法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从小到大都是,从我们出生到现在,甚至在我们出生以前就是。以后还会继续下去。我们在满足自己欲望的过程当中,做过很多事情。而任何事情都有我们自己主观欲望的参与,可以说你的欲望到哪里,你的生活就到哪里。欲望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它不光有正方向的,也有反方向的。绝大多数的人都控制不了这个东西。我们生活里面的种种无奈与烦恼。其实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这是一个事实。不要责怪欲望, 我们都是由欲望而生的。这本身就是一个欲望的世界。然而,其实我们可以扩展自己的生活,世界。进入到别人的世界里面看看。只要你了解到了欲望的本质。方法呢就是从自己入手,先观察自己的思维活动方式。我们人类的思维模式基本上都差不多。欲望是根基,思维活动方式是形式,对这个东西的观察,实践是方法。把自己研究透了,也就一通百通了。这些东西都通了就能够做很多事情。有没有觉得很好玩儿啊。哈哈哈。人们总是想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我个人觉得是做不到的。因为欲望是我们存在的本质所在。我们只能跟这个东西搞好关系。用好它。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fncw.com/post/13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