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动装备 > 正文

谈谈你对运动装备的看法

  1. 清末的洋务运动中,陆海军外购的武器装备和军工器材的机器有何致命缺点?
  2.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清末的洋务运动中,陆海军外购的武器装备和军工器材的机器有何致命缺点?

外购的武器装备和军工器材,肯定是别人用的不要的,要么老旧,要么有毛病,无***常运转,即使能运转也无法长久作业,当年中国的海军在海上跟外国军舰对抗,炮弹打出去,里面全是沙,没有丝毫杀伤力,导致明明实力并不悬殊,却被打的非常惨。

陆军方面没有统一制式装备,怎么说呢,就像步枪,从不同国家引进的步枪都各不相同,有的军队一个士兵有两只枪,而有的部队土枪鸟枪抬枪长矛步枪混搭,火炮也是盲目的仿造,但是材料依靠进口,海军方面基本上引进的舰船都是各国的实验品,就像北洋水师,事实上都是实验性质的怪胎船,而炮弹储备也是有限的,经过几年的消耗基本上原装炮弹没有什么了,清***也不升级舰船,按理说都应该增加火炮的,结果。。。后来的海战大伙也看到了,阵型没毛病,指挥也就那么回事,根本没有赢得可能,代差太大。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马哲告诉我们凡事都有正反两面,因此,我们必须辩证、客观地看待李鸿章和他的洋务运动。

谈谈你对运动装备的看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设立,正式拉开了洋务运动序幕。洋务运动开始开始后李鸿章先是在上海购买洋枪洋炮,又请英国人训练中国本土组建的洋枪队,用以镇压太平军,并且取得了胜利,也正是因为这次镇压的胜利,让李鸿章看到了西方武器的先进。

李鸿章任南洋通商大臣时收购了虹口机铁厂,造枪炮,并成立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容闳负责去美国***购制造机器。两年后,生产规模扩大,工人超过2000多人,并且还设立了翻译馆,专门翻译西方科技书籍。

拿别人的好用自己制造出来却是很难。还有一次由于管理不善,在给大沽炮台制造的重炮的过程中,发生了爆炸,导致大半个工厂的损坏。

谈谈你对运动装备的看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尽管李鸿章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他们制造出来的东西都是西方国家丢下的东西,根本不能起到抵御外敌的作用。后来国库紧张,李鸿章深感经费不足,转而向矿山、铁路、工业、邮政等方面着手,后来还兴办轮船招商局。 

轮船招商局主要做些内河航运的业务,这也算是李鸿章最得意的事情了。因为在开办的仅仅三年里所辖的轮船数量,便由最初的3艘,扩大到30艘,且在和外国轮船打价格战上,取得了胜利,因为便宜。后来连续为国库赢利,然而,他打算趁大好势头开办远洋航线的***却没有成功,西方列强的强烈阻挠,后来也只能作罢。

但是李鸿章并不气馁,他紧接着兴办起矿务局、织布局、金矿、电报局等,还相继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师,拥有铁甲舰2艘,巡洋舰7艘,还有其它战舰等20多艘。当然,这些东西不是他自己造的,而是从外国哪里购买的。后来,甲午战争爆发,在抵御外敌中,他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同时也意味着洋务运动的失败而告终。

谈谈你对运动装备的看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洋务运动让中国打开了国门,知道了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巨变,让昏睡腐朽的封建体制开始瓦解、崩溃,资本、殖民、共和、科技、民主、法治开始进入,新兴工业体系开始建立!

洋务运动会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一是学习西方的目的是维护满清统治,主观目的的反动性决定其必然失败,此时的满清腐朽不堪。

二是学习西方只学习技术,既只“师夷长技”,很明显,医病只能缓解病情,无法根除病根。

三是洋务派缺乏一个统一的领导,没有科学的规划,只是办了几个工厂,在社会上更没有形成一个振兴实业的热潮。

四是顽固势力的阻挠的破坏,当时的顽固势力是非常强大的,慈禧虽然支持洋务,但这种支持只是暂时的,因为慈禧的地位不稳,洋务派大都又是些实力派。

五是洋务派自身局限,他们热心洋务,但又不懂洋务,张之洞,李鸿章都是如此。

洋务派或者洋务运动的初衷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至于后来在中国大办洋务,大办兵工厂,使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破天荒的出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并进而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最终推翻了两千年的封建统治。这些都是洋务运动所始料未及的。 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第二次***战争以后,清廷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屈服,出现了所谓“中外和好”的局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在勾结外 国侵略者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看到了西方坚船利炮的重大作用,于是对其大加赞赏。

曾国藩说,火轮船“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除向外国购买船炮,还要自己制造。

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在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因而必须购买外国枪炮,设局制造枪炮,“以资攻剿”。 奕䜣也说,“自强之术,必先练兵”。这表明在一部分官员中逐渐认识到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必须在军事上和工业技术等方面,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创办新式军事工业。

在洋务活动兴起之际,咸丰十一年(1861),冯桂芬写成了《校邠庐***》一书。他在书中明确提出“***西学”、“制洋器”的主张,认为对西方国家“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自强之道,实在乎是”。

他还提出一条兴办洋务的宗旨,即“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一宗旨,不仅成为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而且成为后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滥觞。